為什麼以前學校都是唱 Sol La 「Si」 Do,但老師都唱成 So La 「Ti」 Do 啊?

Si 與 Ti 的歷史故事,以及現在到底該唱哪種?

開始之前,先來首真善美吧!

Do Re Mi Fa Sol La Si(Ti)代表著大調音階的七種音高。第七音有兩種唱法,分別是 Si 與 Ti。讓我簡單介紹唱名系統(Solfège)吧!

起源

在 11 世紀的意大利,音樂家 Guido of Arezzo 為了教人唱讚美詩,把歌曲《Ut queant laxis》裡,每一行第一個字的第一個音節,用來當做唱名,而這六個唱名能代表六種音高「Ut Re Mi Fa Sol La」。

Ut queant laxīs

Resonāre fibrīs

ra gestōrum

Famulī tuōrum,

Solve pollūtī

Labiī reātum,

Sancte Iohannēs.

在 16 世紀時,Ut 被 Giovanni Battista Doni 改為較好發音的 Do,第七音 Si 也被加入,完整了整個音階。

在 19 世紀時,這套系統傳到了英語母語者國家後,第七音 Si 被 Sarah Glover 改成 Ti,自此之後,所有唱名的子音都不一樣了。

之後為了演唱大調音階以外的其他音,發展出了升降記號的唱法。例如:升 Re 唱 Ri,降 Mi 唱 Me,而升 Sol 唱成 Si。

而這樣的唱法,並沒有傳回去意大利等等把第七音唱 Si 的國家,導致現在有兩派唱法。而台灣的歷史脈絡,接觸到的是唱 Si 的方式,因此從以前到現在台灣的古典音樂系都是使用 Si 來唱第七音。

世紀1234567
11thUtReMiFaSolLaNone
16thDoReMiFaSolLaSi
19thDoReMiFaSolLaTi

那為何要使用 Ti 而不是 Si?

使用 Ti 可以每個音可以只寫一個字 #1

使用 Ti 的話,子音都沒有重複了,因此可以簡寫為「D R M F S L T」。字數從 15 字變成 7 個字,筆畫從 24 變成 14。

使用 Ti 更方便唱升降音 #2

替換的字詞如下:

Do升 Do / 降 ReReMiFa升 Fa / 降 SolSol升 SolLa升 La / 降 TiTi
DoDi / RaReMiFaFi / SeSolSiLaLi / TeTi

假設要唱升 Do 這個音,使用「Di」只需要一個字節,而「升 Do」是兩個字節,「Di」唱起來會方便很多,尤其在越快的歌曲當中,很可能連唱一個字節都很趕了,不可能塞兩個字。

英語學習資源大多使用音名搭配用的 Ti 唱名 #3

想要看英語的流行吉他影片或買教材來學習,他們大多會使用 Ti,如果想看英語資源來自學的話,改用 Ti 會比較習慣。

總結

唱 Ti 不唱 Si 的最大好處是:筆畫少、能唱升降音、英語母語者習慣使用。

當然,保持用 Si 也是可以的。但其他人講 Ti 的時候,你可以快速轉換成 Si;或者你聽到有人唱 Si,而實際上在唱升 Sol 時,你也能知道為什麼,那要怎麼唱都無所謂了。